本帖最后由 AY. 于 2023-8-28 20:18 编辑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在广平县南张村小学的大门口,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准时接送一名腿有残疾的孙子上下学。这位老人叫冯兴梅,今年67岁。从家到学校有800多米,每天都要往返四趟。晴天车驮,雨天人背,风雨无阻。该村的人们都知道,这个残疾儿童并不是他的亲孙子,而是一个因残疾被父母遗弃的苦命儿。
捡来的婴儿
2003年2月的一天,冯兴梅的大儿子走村串户收购废品,在司庄路口捡到一个男婴,就带回了家。经村医初步检查,该男婴的尾椎骨部位长着一个鸡蛋大的疙瘩,两只小脚丫向内侧勾着,发育倒很正常。这一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捡到的第六天,邻村就有一对夫妇来到冯兴梅家,愿意出3万元把孩子抱走。冯兴梅对他们夫妇说:既然孩子来到我家,这就是缘分。我们再苦再累也会照顾他。
冯兴梅把送到家里的3万元拒之门外,执意要养育这个残疾婴儿。对此,很多邻居不理解:快六十的人了,儿女双全,孙子都七岁了,况且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何必要背这个包袱?可老冯认准的事,谁劝也没用。他给这个苦命儿起名叫义杰。老两口除了种地外,也没有其他收入。为了给孩子买奶粉,他把家里的十几棵榆树卖掉了。
小义杰1岁多时,依然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站立,只能在炕上爬行。尾椎部的疙瘩也在不断增大。到邯郸市内一家医院检查后才知道,义杰患的是脊椎裂。1岁至3岁正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期。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有一家医院愿免费做这个手术。2005年农历八月,冯兴梅顾不上收种麦,在医院护理了义杰3个月。
说起当时的情景,老冯回忆道:那家医院对孩子很好的!从院长到医生、护士,隔三差五总会带着礼物来看孩子。一个姓王的护士还给孩子买了书包,准备让孩子上学时用。
抚育的艰辛
2006年3月的一天,冯兴梅接到县民政局的,让他带着小义杰去石家庄儿童医院做马蹄内翻足手术。这一去就是6个多月。这次住院,义杰先后做了四次手术。半年来,冯兴梅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整天楼上楼下跑个不停。当时邻床的家属,看到他一个人忙前忙后也没人搭把手,就问他:我来这里快俩月了,只见你一人照顾孩子。他爸妈呢?知道事情的原委后,这位家属特意给小义杰买了鸡蛋、水果。住院期间,医生、护士送来无微不至的关爱,有时间就会陪在床前给他讲故事。
2009年9月,八岁的义杰上一年级了。上学的第一天麻烦事就来了:义杰大小便失禁, 上学成了问题。冯兴梅又带着义杰踏上了寻医问药之路。魏县、成安、大名、邯郸经过半年的治疗,收到一些效果。但停药后还会出现反弹。
争气的孩子
如今,义杰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每门功课都十分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三名。
在学校有集体的温暖,老师和同学都很照顾义杰,看着眼前这个瘦瘦的小男孩,问他:家里谁最疼爱你啊?他笑着说:家里人都疼爱我,对我最最亲的还是爷爷。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看好爷爷的关节炎,这样爷爷走路腿就不疼了!。
冯兴梅说:只要我们老两口活着,就会管这个孩子。现在我的身体还行,想去民政部门争取再给孩子做一下马蹄内翻足矫正手术。把他的脚治好了,我们就是走了也安心了。(记者刘楠 通讯员 冯东海)
|